返回 我的 遵义
学校 入驻 分享 拨打电话

学校简介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组建于2000年5月,是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第一批两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前身为原航天工业部所属的贵州航天职工大学(1984年组建)和原国家劳动部所属的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1976年组建)。学院事业单位法人由中央编办管理,教学业务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日常管理归属贵州航天管理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

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传承了遵义会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在地方政府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历经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有四个校区,分别为延安路校区(院本部)、419校区(理实一体)、洪江校区(中职和高技)和新蒲校区(新校区),分属遵义市城区的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汇川区三个行政区域,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00余万元。

学院目前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余人,其中高职类学生9000余人。各类馆藏纸质图书30多万册,并配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传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理念清晰,定位明确,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建筑工程系等10个教学和研究机构,63个高中职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贵州省授予“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2011年新申报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和应用电子技术。

学院拥有由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国务院扶贫办授牌的国家级“扶贫培训示范基地”(贵州省唯一)、“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等65个实验实训室,并依托航天企业建设了近百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十一五”期间承接省、市、区各类涉农培训30000多人。学院已列为劳动部、信产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项目)、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考点、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遵义市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汇川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红花岗区再就业培训基地,每年对内对外培训鉴定1万多人次,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4年8月,学院以综合考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省人民政府批准授牌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名号。

围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学院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近三年来,公开发表教育教改论文45篇,主编参编教材30本。目前,有2门课程被评为“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获得了一系列殊荣:贵州省国防系统“2010-2011年度‘五好’基层党组织”、“贵州省高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良的教学质量铸就航天学子的金色品牌。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大力推行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贵航集团,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上市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2%以上高位,中职毕业历年就业率超过98%,累计培养各学历层次、工经管类专业和技术工人50000余毕业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前,学院以建设贵州省示范性高职学院为目标,充分发挥“行业办学,校企同源”的优势,与航天企业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学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把学院建设成行业办学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典范,成为在贵州省乃至西部地区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特色高职院校。